1.
一夜之间,成熟的果园桃子被偷得干干净净,只剩下树枝上凄惶的萎叶和寂寞的蝉鸣声。
【引语】
2.
从此以后,果主苦恼着自己所遭受的损失,开始怀疑起这个世界的善意和道德规范是否依然存在。
【借题发挥】
3.
偷走桃子的小偷们,一定也有自己的难言之隐和生活压力。
但偏偏他们展现给世人的是那种快速获取利益的阴暗面。
【双重性质】
4.
桃子的果香,是果主所有贡献和劳动成果的象征。
而它变成了小偷吞下肚子里的剥夺,更伤害的是立志劳作,追求美好生活的农人的努力和自豪感。
【喻意】
5.
当光影落在年迈的果主脸上时,泪水划过了他的褶皱。
种桃子为他助力度过无数次子女离家出走和生意失败的危机,却让偷窃他辛苦劳作的子嗣乐在其中。
【情感共鸣】
6.
未必上档次的纸皮袋子,装着硬生生摘下的果实,默默地跟随偷窃者到达了谁也不知道的场所。
与此同时,果园空荡荡地等待着时间和灵魂去疗伤。
【场景描写】
7.
有人曾经说过,同情心是世界上最可敬和最高尚的美德,但是小偷们似乎已经遗忘掉了这件事。
【文化渗透】
8.
独自一人站在桃树下,果主想象着恶行者可能经过的路程,或许他们已经跑了很远,也可能在这附近背着guì袋继续行窃。
【想象力】
9.
生命的缩影在破掉的桑蚕管里缠绕着,脆弱而朦胧,就像是悲剧被遗忘在了尘埃角落里。
而果主的园子也许再也不会种植那些可爱的桃子。
【哀思】
10.
去偷桃子的小偷倒很爱笑,有时候是和他的同伙自干自娱,有时候则是鬼鬼祟祟戏弄想报复他们的群众。
【语言描写】
11.
偷与不偷,人与货,私心与公心,难道真的是两难之选吗?东方哲学早就告诉我们,人与自然是合一的,但偷者却一再违背了这个至理名言。
【哲理】
12.
究竟什么样的经历会造成一个人如此变态的思想状态?小偷们是因为贪婪和愚痴而落进来的,还是因为生存的压迫而不得不走上这条不归路?【心理探究】
13.
又是一年是六月的落花儿,个个都带着未成熟的记忆,相互依偎着感受对世界的第一次绝望。
而果主的红桃树,也被人无情地抢走了黄金时节的成果。
【叙述】
14.
树上枯萎的枝条,像干催人的骨头,仿佛是对偷窃者的警示和惩罚。
但事实上,在当下社会恶劣的舆论环境下,贪污受贿、盗窃抢劫之类的行为越来越难被给予适当的惩罚和谴责。
【反思】
15.
乍一看是些毫无意义的单词,组合起来却深奥含蓄。
偷盗者,偷盗,悄悄地走。
窃贼;小偷;抢劫犯;骗子;欺负。
16.
分享是幸福的,夺走却是罪孽深重的。
有些人把他人所有的劳动成果都视为是内部的黑市商品,贪小便宜却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不幸和悔恨。
【警醒】
17.
偷窃这种犯罪行为产生于人类社会的早期,几乎和文化、爱情、梦想一样古老和不朽。
但偷窃者获得的并非是纯粹的实惠,而是道德上的沉沦。
【文化积淀】
18.
桃子是产自绍兴的优质水果,一个挂在枝头的硕果垂涎已久。
但那个拔走它的人,真的懂得感恩和尊重吗?【地域特色】
19.
资本主义的残忍和无情,让一些底层的用户被迫参与到弱肉强食的竞争中。
但偷窃行为,却更多的是出于好奇、诱惑或者群体心理的因素。
【思辨】
20.
一切美好的理想、价值和信仰,降生于人类心灵能量发掘的过程中。
但偷窃行为,却是能量逆流的产物,更多的是自私和意识模糊的体现。
【结局】